新闻动态
近日,重庆市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大会作出部署,要聚力推进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能级和竞争力全面跃升,以新动能为牵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开拓未来产业新赛道。
重庆正以先行先试的方式,明确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先导区筹建区3个,通过深化“四侧”协同“四链”融合,加大先导区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力度,突出龙头企业牵引,应用场景开发,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打开价值创造的新空间。
重庆造黑科技架起应急“空中生命线”
在亿飞智联位于两江新区龙兴的生产基地内,一款专门为应急救援打造的新型无人机正在进行最后调试。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架飞机外壳看上去非常轻薄,驾驶舱里“坐”着一台如锅盖般的信号接收器,这款形似“未来飞行器”的设备即将交付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新力量。
“这是一架无需跑道就能起飞的垂直起降器固定翼无人机。”亿飞智联执行总裁张小为表示,坐着的“锅盖”,实则是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再搭载上公网基站,即便是在“三断”(断网、断路、断电)情况下,它能通过卫星信号保障10公里范围的通讯恢复,并将现场实时视频情况传输回应急指挥大厅。
他指着机头下方巴掌大小、如摄像头造型的装置告诉记者,企业自主研发的“三轴增稳三光吊舱”重量仅750g,相当于无人机的“眼睛”,不仅能保证载体运行中视觉始终与大地、海平面平行,同时吊舱系统配合先进的 AI智能跟踪模块,可实现对多类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对移动目标的锁定跟踪,即使在百米的高空依然可以清晰地看清人脸和车牌,技术指标行业领先。
据介绍,亿飞智联已形成纯电、油电混合两大系列,8款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品矩阵,最大起飞重量150KG、最长航时10小时,飞控系统及光电吊舱等核心部件被多家同行采购,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部分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政府护航助企高飞
“公司正呈现出高增长态势,2024年亿飞智联营收翻番增长。”张小为称,营收持续向好,不仅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更离不开两江新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鼎力相助。
他解释道,在公司成立初期,面临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难题,两江新区主动伸出援手,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帮助亿飞智联完成了从“军用为主”向“民用为主”的战略转型。结合专家意见,亿飞智联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服务为主、整机销售为辅”的商业模式,迅速打开了应急救援、安防巡检等民用市场的大门,实现了年增长率超过35%的骄人业绩。
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两江新区加速空天信息产业集聚,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上下游机构相继落地,亿飞智联正与产业链伙伴在智能算法、先进材料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产业生态让技术迭代效率倍增。
“2016年我们从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起步,如今已成长为拥有整套系统技术的行业级解决方案供应商,未来将持续深化与产业链伙伴合作,向国际顶尖目标迈进。”
新动能持续聚集产业规模爆发式增长
作为全国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重庆低空空域改革核心承载区,两江新区自2012年起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链,今年更被认定为以空天信息为主导方向的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两江新区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新区正抢抓空天信息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围绕卫星及其应用、空天新材料、低空经济3大主攻领域,集聚了全市90%的空天信息产业项目。
截至2024年末,累计引进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220余家,包括中国星网、中国四维航天云际、海格通信等卫星及应用领域的头部企业;航天时代、华夏航空、亿飞智联等低空经济龙头企业;金世利、丰利钛、两航金属等空天新材料创新型企业;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优质科研机构,获得专利数超1500个。
2024年,空天信息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68%;产业链招商签约项目24个、协议投资额44.2亿元,协同引进50亿元工业软件项目。
四侧协同撬动产业整体竞争力跃升
“在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建设中,‘技术耦合’正释放出超乎想象的产业能量。”该负责人举例道,两江新区以中国星网在渝公司为链主企业,串联起“制造-运营-服务”全产业链体系。随着海格通信等企业落地,卫星互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碰撞出创新火花—车载卫星通信终端或将量产,让卫星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助推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向高端跃升。
据介绍,两江新区正以“政策引领+技术攻坚+生态聚合”模式为抓手,系统性推进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政策引领方面,以《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重庆两江新区推进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文件为指引,配套七大专项行动和“1+N+1”人才政策体系,以专项基金、税收优惠、产业用地等组合拳强化要素保障。
在技术攻坚方面,依托中国星网全球卫星互联网根节点、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载体,联合优质科研机构,突破卫星通信、低空智能管控、超硬材料等关键技术,形成“卫星星座组网—通导遥数据运营—终端设备制造”的卫星互联网全链条能力。
生态聚合方面,通过“一空域两园区”空间载体拓展龙盛新城200平方公里低空空域示范场景,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先进飞行器总装基地等产业集聚区,打造“人才引育—技术转化—场景验证—市场拓展”的创新闭环,形成以龙兴通用机场为核心的低空经济示范区、以北斗时空信息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这一模式通过政策靶向赋能、技术链式突破与生态立体构建的协同共振,不仅加速了卫星互联网运营服务、低空物流等新兴业态商业化落地,更以空天信息产业为支点撬动区域产业升级。”该负责人指出,计划到2027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空天信息产业市场主体500家,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抢占新蓝海全市未来产业提速发展
“先导区建设是落实中央发展‘新质生产力’,市委市政府培育未来产业整体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市经济信息委未来产业处(筹)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产业是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当前处于产业化初期,具备成长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变革作用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为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底座,重庆明确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2个、先导区筹建区3个,形成了以两江新区为重点的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以梁平、江津、永川等为重点的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以巴南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以九龙坡为重点的氢能产业集聚区,以涪陵、长寿为重点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全市未来产业提速发展。
目前,重庆入选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10个未来产业领域项目获市级种子基金投资。完成6个未来技术学院、11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验收,重庆大学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挂牌运行等,持续构建未来产业发展新生态。
“不要把未来产业‘神秘化’,未来产业也有其发展规律,重庆正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未来产业。”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锚定“6+3”未来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化“四侧”协同“四链”融合,构建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标志性的未来产业,奋力在未来产业发展上领跑新赛道、抢占新蓝海,为做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硬支撑。
上游新闻记者侯佳
下一篇:没有了